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7 月 18 日
—
華人認知跟記憶中的痧,不外乎酷夏暑熱,頭暈噁心,食慾不振,冷汗直流的時候,家中長輩就地取材,鍋碗瓢盆,著杓調羹,就地取材,在皮膚上來回刮拭,非要整個人血痕遍佈,皮膚通紅,又似岳武穆精忠報國,更像關二爺義膽忠肝的絳紅膚色一樣。
—
【砭石與刮痧】
刮痧最早的起源是砭石療法,但砭石療法失傳後,簡化流傳於民間就變成刮痧療法。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古人以石片石塊石柱石針於痛處敲打刮拭按壓推揉,無意之中竟然減輕病痛,甚至療癒疾病,後經累積經驗,遂成民間療法。
—
【是沙還是痧?】
古醫籍上對痧的記載多樣,而且早期多是以「沙」字的型態書寫,宋代之後才可見到「痧」字。清・王凱《痧症全書》:「古無痧字⋯⋯緣南方體氣不實之人,偶觸糞土沙穢之氣,多腹痛悶亂,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訛也」。這個「痧」的內涵其實不只用來表示刮痧後在體表見到的細紅色點狀出血,還有其他的意思,包括:痧可以指致病的穢惡邪毒。痧可以特指痧症。痧可代指痧疹。痧也可以解釋為怪病。還可以指現代刮痧的出痧或痧象。
—
痧=致病的穢惡邪毒
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就是以「沙」來表示書寫,等同痧,沙虱毒就是描述感染恙蟲病後有皮疹的臨床表現到一系列寒熱頭痛的傳變症狀。
—
痧=痧症
痧症是因為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癘之氣出現的病症。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專列「沙症」,系統性論述「絞腸痧」一症。清代疫病流行,瘟疫與痧病相合,而致腹痛、吐瀉等症狀,《痧脹玉衡》稱為「瘟痧」,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
痧=痧疹
痧疹就是在疾病過程中皮膚上出現的粟米樣紅點,突於皮面,如:「風痧」、「丹痧」等,類似西方醫學的麻疹,如:《臨證指南醫案》:「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粟;癮者,即疹之屬,腫而易癢」。
—
痧=怪病
此處所指的「痧」,範圍較廣,非單指一事一物一病。中醫學有「百病皆為痰作祟」、「血瘀為百病之源」,《痧脹玉衡》也有「怪病之謂痧」的論述,如:中風、痰厥、昏迷⋯⋯等疑難雜症。
—
痧=出痧或痧象
痧還可以是經過刮拭之後,在皮膚表面出現的痧點和痧斑,中醫臨床稱「出痧」或「痧象」。此處的「痧」,包括出痧的範圍、形態、顏色、快慢,還有患者主觀的疼痛感跟操作者施術時板下的陽性反應點⋯⋯等含義。
—
刮痧能在中醫的舞台上歷久不衰,在專業人員的臨床面,普羅大眾的保健面,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提升刮痧的效果,就不能在一無所知的強況下盲刮,華人用時間累積了如此龐大的刮痧經驗,披沙揀金,就能更精準地知道什麼人?什麼病?能不能刮痧?該怎麼刮?《舊唐書・魏徵列傳》:「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古人的經驗為經,明瞭痧與刮痧的內涵,用現代的方法跟知識作緯,就能織出一張刮痧的醫學保健之網,知道刮痧的前世今生。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縱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胖虎 黃敬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