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26 日
中醫傷科在骨折合併三角軟骨損傷這一部份,面對程度嚴重的三角軟骨損傷,的確沒有像西醫那樣明確的手術治療指引及步驟,但是臨床面對患者面對疾病時,中西醫的重點是一致的。
中醫傷科的骨折包括手法整復對位,包紮固定,以及練功與藥物治療。
遠端的1/3橈骨骨折合併橈尺關節損傷者,書上強調要『先』整復遠端橈尺關節,就是要先把遠端的尺骨頭對回去橈骨上的sigmoid notch/ sigmoid fossa裡。甚至還特別強調,遠端橈骨斷端整復對位後,還要再次『扣擠』遠端橈尺關節。
包紮固定的部分留待日後再聊。
練功活動的部分,與現今西醫骨科、物理治療的看法一樣。
藉由訓練的手段,鍛鍊功能,以期恢復術前的功能水平。
腕部傷筋的三角軟骨損傷治療因為多數有暴力扭轉腕部的病因,初期可見腫脹、疼痛限制於腕關節尺側,腕關節屈伸旋轉動作時因擠壓到軟骨盤而引起疼痛。所以,雖然不是骨折,但是損傷初期一樣要固定制動,教科書上都是敘述用兩塊夾板將腕關節固定於功能位4到6週,然後才能逐步進行功能活動。
夾板類似於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使用的副木。副木的目的是保護受傷的地方,並且提供功能性的擺位,限制不想要的動作,以及代償缺損或無力的肌肉。中醫的夾縛固定是治療傷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最常使用在固定骨折手法復位後,直到骨折斷端癒合。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說:「爰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則危症可轉於安」。但是除了固定之外,夾縛的技巧還可以適時地給組織加壓,具有消腫的效果。早在晉代的葛洪就使用過竹片來固定至離骨折,同時還會使用舊布、棉花做材料來加壓。
中後期的腫脹消退後,要關注的問題就是橈尺關節的不穩定跟三角軟骨受傷引起的疼痛感。如果腫脹還沒完全消退,尺骨小頭還有壓痛,可以考慮在手法後使用外敷膏藥時,在膏藥外層以棉花折成軟墊,作為固定墊,外面在以厚紙板縛上,增加遠端橈尺關節的穩定。做法大致是在腕關節尺側以厚紙板彎曲成C型,缺口朝向腕關節橈側,內側折疊大小適中的棉花軟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