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滿滿的情緒價值:甘麥大棗湯

By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7 月 19 日

當你一整天提不起勁,晚上又翻來覆去睡不好,心裡老是悶悶的、煩煩的,甚至沒來由地想哭,卻說不上哪裡真的生病了,其實這樣的狀況,在中醫裡早有記載。在和淵中醫,我們常說,這不是單純的情緒問題,也不是單一臟腑出毛病,而是「心神不寧、氣血不調」的一種全身反應。這時候,有一帖歷史悠久、藥性溫和、結構簡單卻非常實用的方子──甘麥大棗湯,就可能是很好的選擇。
這帖方子出自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頭有段文字說:「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這段話講的,不只是婦女情緒問題,而是任何人在遇到內心波動、心神失調的時候,都可能出現這種「自己也說不上來的煩躁、想哭、疲倦卻又睡不好」的症狀。
在古代,這叫「臟躁」,意思是心神浮動、五臟六腑的氣血不夠平衡,導致精神層面也出現異常。現代來看,其實跟我們現在說的焦慮、自律神經失調、情緒障礙,甚至更年期症狀、產後情緒低落、睡眠障礙都有重疊的地方。
甘麥大棗湯只用三味藥──小麥、甘草、大棗。這三味藥都可以說是「食藥同源」,也就是說平常吃也沒問題,但組合起來卻有明確的醫療目的。小麥負責「養心除煩」,中醫認為小麥味甘性平,能安定心神。甘草則有「補中緩急、調和藥性」的功能,也能緩解因壓力或緊張造成的腸胃不適。大棗補氣養血,養的是脾胃,也是心神的後盾。三者合用,不會過寒,也不燥熱,適合大多數體質。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甘麥大棗湯能夠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這些就是在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化學物質。也有實驗指出它能調整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這個控制壓力反應的系統,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節律。
我們臨床上也看到不少實際的案例。有些是考試壓力太大,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有些是更年期婦女,白天情緒起伏大,晚上盜汗多夢;也有產後媽媽,情緒低落但又不想吃抗憂鬱藥;甚至有些老年人,整天悶悶不樂,說不上哪裡不舒服,醫院檢查也找不出問題,這時候用甘麥大棗湯,往往能讓他們一覺好眠,心情也慢慢穩定下來。
這帖方的好處是溫和不刺激,不容易有副作用。但我們還是提醒,雖然它屬於經典基礎方,也不能自己到藥房抓來吃,最好還是經過中醫師評估。像是有些人本身體質偏熱,常口乾舌燥、便秘、舌苔黃厚,那這種狀況吃甘麥大棗湯可能會更上火。又或者本來腸胃就很脹氣、消化不良,這帖方偏補,也可能讓症狀加重。
另外,甘草這味藥雖然常見,但若長期大量使用,也可能影響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特別是高血壓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就要小心使用,甚至可能要調整劑量或換方。
在和淵中醫,我們使用甘麥大棗湯時,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症狀加減用藥。有些人失眠嚴重,我們可能加點酸棗仁、柏子仁來幫助入睡。有些人伴隨明顯焦慮煩躁,可能會加柴胡、香附、鬱金,幫助肝氣舒暢。有些病人比較虛寒,則會搭配人參、黃耆、當歸補益正氣。
甘麥大棗湯不是萬應仙丹,也不是情緒的止痛藥,但它是一帖從根本調節「心與脾、陰與陽」的好方。透過這三味溫和的藥材,把浮動的心神慢慢沉下來,把失衡的氣血調整回正軌。它不強迫你馬上快樂,而是讓你穩穩地找回平靜。這不是壓制情緒,而是幫助身體自己把節奏調回來。
情緒的問題,不全是心理能解決的,也不是只靠吃藥就會好。有時候,一帖像甘麥大棗湯這樣的古方,搭配作息調整、飲食規律、適當運動與對身體的理解,反而能慢慢走出那段低落又混亂的時間。這就是中醫的價值,從人整體的氣血精神去看問題,也從根本去調理,不急不躁,剛剛好。

By

黃敬軒中醫師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蹤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https://reurl.cc/LApA6y/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