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針刀醫師:每一次下刀都是一場劇情副本思考

By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6 月 27 日

文|胖虎中醫 黃敬軒
在臨床現場,每天面對無數肌肉沾黏、筋膜緊繃、神經牽扯的個案,有些人來了三次,說還是卡卡的;有些人做完一次就跟你說「醫師,我的腿今天像不是我的了」。
我們都知道,小針刀不是魔法,但也不該只是「點哪裡痛就刺哪裡」這麼簡單。它更像一場場副本——
每一次下刀,都是你對這個個案的故事線做出「選擇」。
《全知讀者視角》講述一名平凡上班族金獨子,他唯一的興趣是追看一部連載十年的網路小說《在滅亡的世界中存活的三種方法》(簡稱「滅活法」),而他竟是這部小說唯一的讀者。
某天,金獨子在地鐵上讀完小說最終話時,小說裡的末日情節突然成真,現實世界瞬間崩壞,進入如煉獄般的生存遊戲。熟悉的小說角色一一現身,金獨子成為唯一知道劇情發展和結局的人,必須在殘酷的任務中求生,並與小說主角劉眾赫等人攜手拯救這個世界
如果你不知道劇情,那你只是隨機打怪;但如果你像《全知讀者視角》裡的金獨子,讀過全本劇情,那你下刀的位置、順序、角度、深度……都不再只是技巧,而是「伏筆」。
📖 故事重構:全知的不是主角,而是懂解剖邏輯的人
金獨子是誰?他是漫畫裡唯一的讀者。別人都驚慌、亂槍打怪時,他已經在想哪個角色會背叛、哪個場景會爆炸。
你在臨床上不也是這樣?
一個肩膀痛的個案來,你摸到結節,查到活動角度受限;
你腦中開始重播他的病史:這個人是不是有頸椎前屈?是不是工作久坐?是不是胸小肌代償過度?是不是肱骨外旋受限?
當你已經在腦中預演過整段故事,你的針刀,就能不再「解決痛點」,而是「解除劇情卡關」。
🎮 副本=病因模組,打怪=組織沾黏
我們不妨來把中醫小針刀常處理的對象重新編碼:
小說元素 小針刀臨床轉化
副本 治療模組(如:腰腿痛副本、肩頸卡壓副本)
打怪 沾黏、肌腱肥厚、筋膜滑動受限、神經卡壓
星座觀眾 病人本身的回饋+你手下的觸感
升級裝備 不同刀具類型、配合筋膜槍/熱療/動態拉伸等輔助方式
劇情伏筆 影響整體病因判讀的前史(外傷史、代償鏈、慢性病)
你每次面對一個個案,其實都是打開了一個「劇情副本」。
這不是處理「哪裡痛」,而是辨識「這個劇情的重點是什麼?」
是小腿深層筋膜沒釋放?是臀中肌夾住坐骨神經?還是橫膈膜卡住脊柱神經張力?
副本的關鍵,是你要清楚主線劇情、辨識支線任務,再來選擇怎麼打。
🧩 模組設計方向(不細展、給你搭架思路)
你可以這樣分類模組副本,並針對不同層次個案進行升級/降級:
🧠 中樞整合副本
例如:頸椎交感神經壓迫導致手麻
打怪目標:斜角肌束、胸鎖乳突肌卡壓、頸部深層滑動結構
🦵 下肢力線副本
例如:臀部無力+坐骨神經卡壓+膕旁張力
打怪目標:梨狀肌、股方肌、半腱肌肌腱膜結構
💢 慢性疼痛副本
例如:久坐腰痛無影像異常
打怪目標:深層腰筋膜、胸腰筋膜轉折區、腰方肌局部滑動障礙
每一個副本,都可以提供三個層次選擇:
入門:淺層解沾、觀察肌膜張力變化
標準:動靜結合操作+活動誘發測試
進階:配合動態復位、功能性整合訓練
🧭 下刀前,你其實是在翻劇本
很多人問我:
「黃醫師,小針刀到底要怎麼精準?經驗嗎?手感嗎?」
我總會笑著說:
「是,但不是只靠手,是靠你腦中要先演一遍。」
這個人走路內旋膝蓋,髖部外旋、骨盆傾斜、頸椎偏側代償,你就要知道「這個劇情一定不會只有腳痛」;
當你觀察一個人,他身體的每一個姿勢都是對你說故事——只要你有在讀。
當你知道「哪裡其實不是源頭」,你就會少很多無效的下刀。
當你知道「先處理哪裡,後面會自己解」,你才是真正的副本設計師。
✍️ 結語:針不在手,在腦中
《全知讀者視角》最迷人的地方,是讓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普通人,靠著「讀懂劇情」活下來。
在小針刀臨床現場,我們要做的也是這樣:你不是最會動刀的人,但你可以是最懂故事的人。
每一次下刀都是選擇;每一次釋放,都是對故事節點的破解。
你知道劇情,就能用最少的刀,走出最大的解。

By

黃敬軒中醫師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蹤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https://reurl.cc/LApA6y/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