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By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1 月 19 日

坐骨神經痛,是門診常見的病種。在神經行走的路徑中,神經受到壓迫或神經產生病變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痛,以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病變跟椎間盤突出症是最常見的病因。典型症狀是下背痛合併單側下肢麻痛、無力,嚴重的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表現。刺痛、麻木、灼熱感,肌肉無力,久行,彎腰,久坐,打噴嚏還會讓症狀更嚴重,嚴重影響作息。
西方醫學初期採用保守性的療法,一般是藥物治療或是復健治療,保守治療三個月,如果完全沒有改善,再考慮使用射頻或是手術等較為激烈的療法。
中醫針對坐骨神經痛的治療,除了傳統的一針二灸三用藥的治療以外,還有小針刀、浮針與調脈的特殊針刺也可以有效的緩解不適,結合西醫的保守治療,見效可以更快速。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大的神經,由腰骶神經叢組成,目標大當然就容易成為目標,周邊的結構不在該待的位置,首當其衝的就是坐骨神經,神經對於血液灌流以及氧氣供應的要求特別高,一旦神經受壓,受到外在的壓力,神經就開始哀哀叫,造成刺麻痛的表現。坐骨神經不是只有在腰部,走出下背部,穿過臀部的梨狀肌與臀肌,繼續往下走,一路走過大腿、小腿。所以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不會只發生在下背部,而是一路往下,最後造成整個單側下肢的不適,影響生活,起居坐臥,痛徹心扉。
【小針刀】
小針刀針對梨狀肌、臀中肌等局部纖維化或黏連組織進行精準鬆解,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缺點就是刺激感較大,治療後殘存的針感會持續幾日。
【浮針】
相對針刀大刀闊斧地刺激鬆解,浮針就溫柔多了,使用新式的一次性針具,配合浮針的掃散手法與再灌注的動作,能較快地讓軟組織放鬆,見效較快。只是根據研究以及治療的臨床治療指引,浮針兩天得治療一次,嚴重時可能天天都得治療,選擇浮針療法的話,跑診所的頻率會高一些。
【調脈】
調脈的治療就是治內安外的方式,利用脈診確定要調整的經絡和臟腑,通過補瀉手法調整氣血,恢復全身氣機的平衡,雖然效果較慢,但是這樣的治療可以同時結合針刀和浮針治療,恢復健康後也不容易再復發。特別適合辨證後屬於寒濕阻滯、氣滯血瘀、肝腎不足證型的病人。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大前身)創辦人陳立夫先生說:「治病的方,越多越好」除了常見的針刺療法以外,針刀浮針調脈不僅是創新,更是傳統針灸的延伸,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病痛的折磨,用健康的身體迎接生活工作上的挑戰。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夠無災無難無坐骨神經痛。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縱【和淵中醫診所】
====================
身體不舒適嗎? 請洽
預約專線:04-2207-0110
診所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110號
【和淵中醫關心您】

By

黃敬軒中醫師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蹤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https://reurl.cc/LApA6y/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