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3 年 8 月 5 日
—
華人進補歷史悠久,根深蒂固。
物資缺乏的年代,順應四時節氣的需要補:冬令進補,夏天涼補;不同的人生階段要補:青春期轉骨,轉成大人要吃補;產後坐月子要補,生贏雞酒芳。不止華人,東南亞習俗,男性壯陽,女性補身,第一首選,就是鴨仔蛋。東北亞的日本夏天也有土用丑日,必吃鰻魚來增加體力。
—
「藥補不如食補」、「以臟補臟」、「以形補形」、「見頭三分補」,這些都常聽到,這是來自中醫的「藥食同源」理論,日本稱之為「醫食同源」,早在西元前500年的《黃帝內經》就有記載這樣的概念,雖然歷朝對於「藥食同源」之說,看法都不一樣,這由歷代的本草醫書中可略窺一二,本草書籍還權充當代人的「食物禁忌認知指引」。時至今日,衛福部中醫藥司公布的178種「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就是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的品項,例如:白木耳、龍眼肉、荷葉、大棗、山楂、烏梅、枸杞子⋯⋯等。
—
我依稀記得年幼時,祖父母也特別喜歡這種,可以吃又可以養生的食物,認為食補不是藥,是珍貴的食物,特別富含營養,吃進肚子里就可以養生長壽,袪病延年。
—
人人都喜歡進補,我們來談談中醫的補養之道。
中醫的養生觀還是建立在「致中和」的概念上,陰陽要互相平衡協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而這樣的目標,必須要配合四時,然透過飲食起居,「損有餘,補不足」,不夠的補上去,太多的要拿掉,才能與外界的大環境達成「物我兩不傷」的境地。以前農業社會物質生活比較匱乏,只有生病、宗教慶典建醮、逢年過節,才有肉可以吃,所以把握特殊的日字節慶,找個理由來進補,補充蛋白質當然是讓人期待又興奮的。
—
現在常常大魚大肉,便利超商有即食雞胸肉可以吃,速食店的炸雞塊牛肉漢堡處處有,只怕吃太多,不怕沒得吃,這時候的養生原則當然要隨之修正,健康五蔬果,飲食清淡少油少鹽的呼籲就開始流行。食補已經悄然朝向養生的方向前進。
—
「欠什麼,補什麼」,是我常在診間跟病人跟朋友分享的理念。上班族工作久坐欠運動,下班去活動活動筋骨就是進補的好方式。如果是勞力工作的呢?上班已經把氣力耗盡,肌肉硬梆梆,那可以選擇伸展緊繃的肌群,在家泡泡澡恢復疲勞就很實用。無論您從事什麼樣類型的工作,總是能夠找到能夠加強的部分。胖虎貪吃,所以很適合多做一點有氧運動,消耗過多的熱量,還要控制食慾,做好入口管制,才能持盈保泰,常保健康,這就是我的進補之道。
—
時屆盛夏,台灣地處海島,天氣燠熱濕悶,在戶外活動工作不出五分鐘,就汗如雨下,在冷氣房工作的,一整天下來,步出辦公室時,總覺得頭昏腦脹,一遇到夏天炎熱+頭昏腦脹想吐,大家就自然而然連向「中暑」,於是大刮特刮,社群媒體上背部精彩的痧痕,妖嬈絢麗。
====================
我提供幾個方法讓大家參考,讓身體適應炎熱的夏天:
▋一, 流汗要擦乾,隨身帶毛巾及衣物更換。
小狗吐舌頭是為了散熱,人類是透過流汗散熱,當汗水被蒸發時,就會帶走身上的熱,幫助降溫。更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把汗擦掉,身體還是會慢慢地出汗,蒸散的效率變得更好,慢慢地汗水越出越少,體溫也會逐漸降下來。
—
▋二, 挑選時間,出外運動,讓身體能夠提早適應夏天的高溫。
蘇軾的〈教戰守策〉提到農夫小民盛夏力作,窮冬暴露,所以極端的氣候不能侵犯筋骨百骸,就是要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面對酷暑,我們也有責任讓身體提前適應,挑選清晨或黃昏,太陽沒有那麼大的時候,去公園步道走一走,讓身體流流汗,適應逐漸升溫的氣候,縱使我們整天都由空調幫我們恆溫控制在27度,臨時需要外出辦事工作,也不會曬昏頭。
—
▋三, 夏天泡澡,出汗增加體表循環。
大家習慣冬天泡溫泉,夏天淋浴,其實夏天用溫度較低的水,泡下半身,可以讓身體發發汗,汗後補充水份,神清氣爽。
—
▋四, 不過食生冷,維持腸胃道的穩定。清涼
夏天盛產清涼消暑的水果,炎熱的時候大家也會躲到超商吹冷氣喝飲料降溫,但是冰涼的飲料瓜果攝取太多,腸胃系統受到過度溫度的刺激,一不小心就開始腹瀉。腹瀉時會由糞便排出大量水分,再加上汗水涔涔,電解質不足,體內水分代謝失衡,很容易不舒服。夏天也是大腸桿菌肆虐的季節,感染後也容易造成腸胃道症狀,所以偶爾吃冰飲涼消暑解渴可以,過度反而容易生病哦。
—
以上提供幾個撇步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平安順利度過盛夏酷暑,把握夏天的陽光,水上活動,辣妹比基尼,帥哥滑板衝浪⋯⋯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縱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或直接按此連結:https://lin.ee/Mp14qXo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https://reurl.cc/LApA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