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27 日
有朋友問到,耳鳴的高音或低音是不是可以當作鑒別的標準?
胖虎就替大家稍微整理了一下
從《中醫症狀鑒別診斷學》裡面有關「耳聾、耳鳴」的篇章中整理成表格
作者還是因循舊說,「鳴為聾之漸,聾為鳴之甚」,所以未將耳聾、耳鳴另立篇章,獨立討論。大家可以看看表格,有沒有辦法用幾個簡單的面向評估就定位出證型呢? 對我而言,我做不到,。
耳病的中醫溯源
腎開竅於耳,《難經•三十七難》也提到「腎氣通於耳」,所以耳病從腎治者比較多。
但是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
北宋年間,約西元1118成書的官編《聖濟總錄》就提到「心寄竅於耳。」
成書稍晚,約在金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裡,劉河間提出「耳聾治肺」,雖然沒有把病機講清楚,但已發前人未言之處。(註1)
到了清朝,成書西元1732年, 由程鍾齡所著的《醫學心悟》說:「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皆絡於耳。」所以歸納出耳與肝膽關係也很密切。
現代中醫對於耳聾耳鳴的辨證,多從虛實分法。
實證:耳聾暴發,耳鳴聲響大,多呈低音調。多因風熱濕邪。
虛證:聽覺逐漸下降,耳鳴呈高音調,如蟬鳴。多因臟腑虛損。
胖虎認為…
古人對於耳鳴耳聾的認識並不全面,至少胖虎就不認同「鳴為聾漸」的說法。
雖然西方醫學對耳鳴所知也甚為有限,但是依照西醫的研究統計,九成的耳鳴患者聽力都有缺損,所以事實上耳聾可能發生在更前面啊。
年輕人的可以聽到的音頻是20-20000Hz,但不是每個人都對聽覺的改變很敏感,很多都是等到完全聽不到或是耳朵開始嗡嗡叫才會去求醫。
您問我會不會以耳鳴的高音低音來做鑒別,胖虎我不會。
懂得越多,越感到渺小。
當您對這個疾病瞭解的越深入時,在蒐集資訊,判斷證型時,就會細膩,當然也就越困難。
所以中醫的發展也是從二元評估法,如陰陽、氣血,精氣,慢慢加進更多元化的評估面向,五臟、六經、三焦…等
有沒有越講讓各位越糊塗了呢?
胖虎中醫,我們下次見。
註1:耳論附論曰。耳者蓋非一也。以竅言之。是水也。以聲言之。金也。以經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有從內不能聽者主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有若蟬鳴者。有若鐘聲者。有若火 狀者。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聾者腎也。何謂治肺。肺主聲。鼻塞者肺也。何謂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從受氣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