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11 月 4 日
先從皮這個字跟大家講起。聽聽故事總是比較有趣…
皮,金文=(克,殺人流血以祭天)+(又,抓),表示活剝酷刑。本來是指遠古時代的残忍酷刑,剝去人體表面的軟組織。
金文的皮就是張著大口慘叫、身體蜷缩的人。
在遠古時代,「皮」是剥去人的體表軟组織;「革」 是剥去動物的皮。
中醫是稱身體表面與外界直接接觸的薄軟组織為「皮」,稱皮下的脂肪層為「膚」。
十二皮部是啥?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區,也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應在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佈的區域。相對於經絡系統的主體—十二經脈,十二皮部是屬於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
皮部的走向
皮部是皮膚按照經絡系統的走向,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區。
《素問・皮部論》說:「皮有分部」,「皮者,脈之部也」。
經脈呈線狀分佈,絡脈成網狀分佈,而皮部則是面的劃分,雖然劃分不嚴格,但大體上與十二正經的循行部位一致。
所以《素問・皮部論》說:「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英國詩人 John Donne 說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一個人可以不靠別人而獨自活下去。中醫也是這樣認為的,「沒有一個臟腑或陰陽能夠單獨存在」,中醫眼中的人體分成五臟分成六腑,又分成皮脈肌筋骨,陰陽氣血神,但是又無法全然分割的。每個部份彼此需要,互相依賴,既對立又統一。
所以中醫的「人」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繫筋脈肉皮骨的五體,眼舌唇鼻耳的五官,是可以表現怒喜思悲恐五志的整體存在。經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聯絡組織器官,溝通表裡上下,通行氣血陰陽,感應傳導,調節機能活動。
經絡具有傳遞訊息的作用,內在的臟腑發生功能活動的變化,可以透過經絡傳到體表的皮部,書上說的「有諸內,必形諸外」,就是這樣;同樣地,皮膚上的細小變化也可以反映出經脈或臟腑的改變。
皮部- 絡脈- 經脈- 臟腑,這樣的垂直層次,恰好也是疾病由表入裡的傳變的層次。臟腑有疾,可以透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皮部,體表受到刺激,也可以透過經絡將刺激傳到相關的臟腑。
十二皮部的位置是在人體的最外層,又與經絡氣血相通,是人體的保衛屏障,像禁衛軍一樣,主司抵禦、保衛,展現內在臟腑表現病徵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在治療上如果給予皮膚正確位置、足夠劑量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就可以對目標的內在臟腑起到調節作用和治療作用。這就是刮痧的治療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