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軟組織損傷我流

By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27 日

上回跟大家談過小針刀的適應症,這回要跟大家談談小針刀的基礎理論。
針刀醫學有四大基礎理論:
1. 閉合性手術理論
2. 骨質增生理論
3. 經絡學理論
4. 慢性軟組織損傷理論

我們先從大部分操作小針刀的醫師普遍認為比較重要的慢性軟組織損傷理論談起。
西方醫學認為軟組織損傷是除了骨折以外的肌肉、韌帶、筋膜、關節囊、滑囊、腱鞘的損傷,如:扭傷、挫傷、脫位。
針刀醫學的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機有什麼不同之處?
針刀醫學著眼在軟組織受傷後,人體的自修復系統在恢復過程中,產生的繼發性差錯。
因為急性期的軟組織損傷後,恢復過程中,在特定條件下(例如:缺乏適當的功能活動與鍛鍊)產生了病理性的黏連,進一步甚至發展為瘢痕或攣縮。這些病理性結構限制了肌肉與組織正常的連動機制,然後讓身體逐漸喪失正常運動的功能。這就是小針刀發明人朱漢章教授特別強調的「動態平衡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軀幹四肢的活動,在功能範圍內是自由的,可以完成應完成的動作。用現代一點的方式說,就是人體運動的基礎動作模式。
中醫在診斷時特別強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觸診在中醫骨傷科的診斷過程中很常見,但是容易被忽略的是動態的功能評估。針刀醫學特別強調「動態」的評估與觸診,這是比較特別的。
動態平衡是生理狀態平衡,病理狀態就是動態平衡失調。

中醫理論中的陰陽是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的,陰與陽是無法獨立出來討論的,必須要成對討論。在討論軟組織損傷病以及骨科病時,也頗有這種意味,彼此是互有交叉與涵蓋的。當軟組織損傷時,骨結構可能也受傷了,沒有做整體的評估,動靜之間,無法深入了解。軟組織與硬組織是無法完全分開的。只用靜態的觸診,難以虧其全貌,無法了解內在的動作狀態–肌肉連動的狀態是否出了問題。唯有動靜相合的觸診與評估才能更完整的將人視為整體來考量。

By

黃敬軒中醫師 -- 想知道更多的中醫、人體疾病知識嗎? 請訂閱並追蹤 【 胖虎中醫 黃敬軒 】 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也歡迎您的加入 請搜尋 @770obhuh ==================== 若您有任何的門診需求也請洽 https://reurl.cc/LApA6y/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